目前分類:職場五四三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朋友在facebook上分享的
看的當下覺得非常好笑
但看完後卻覺得心有戚戚焉
很像我目前案子的處境
總歸結論是:付錢的是大爺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周刊 第1115期 2009-04-06 撰文者:鄭呈皇、林俊劭

變動的時代,你要拋掉過去的一切,書上的理論與案例,禁不起一場真正的考驗。郭台銘要大家練好基本功,即使滿手爛牌也能找出贏面!

這是一門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主講的「人生出牌學」。

三月二十九日青年節夜晚,台大藝文中心小教堂裡,有場與年輕學子的小型對談會。超過十年沒有現身校園演講的郭台銘,與七位高階主管現身,對談主題環繞著企業對新世代「人才」的需求。

歷經金融海嘯,大多數的企業選擇積極瘦身。但,郭台銘卻說,他更專注在人才投資上。「誰能夠吸引人才,給人才機會,這樣的企業在下一波景氣循環後,就是下一個贏家。」

滿手爛牌,不一定就會輸

他認為,在動盪的今日環境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改變。

你就算有漂亮的學經歷條件,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看來是滿手爛牌,也不一定會輸。」只要你願意改變既有的思維,隨時都會有翻身的機會。換個角度想,若你能沉著面對牌局,你已經先贏了一半。

以下,是郭台銘給大家三個在職場中「反敗為勝」的建議。

忘掉過去的經驗值

別再用過去的經驗法則,打這場牌局。「現在只有一件事情不會變,就是太陽從東邊出來!」郭台銘說。連花旗銀行與AIG(美國國際集團)等大家認為永遠都不會倒的金融機構,都出現問題後,我們憑什麼相信,眼前的一切不會改變?郭台銘跟在場的年輕學子說,「回去,告訴你們老師這件事情,把書架上的書,通通丟掉、拿去燒掉,那些理論所研究的案例,說穿了,都禁不起一場真正的(考驗)」「說穿了,你說我要拿到一本秘笈(在天下順利行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基本的道理,一加一等於二,這個邏輯你把它記住就好,其他的東西,你都把它忘掉!」(全場大笑)

不再迷信過去的理論,那,該怎麼做?

「Go back to basic(回到基本)你到少林寺去,先端水三年、蹲馬步三年,你沒有基礎,你不可能(做)成任何大事。」郭台銘建議,個人進入企業裡,都要有從頭開始學習、打長久戰的心理準備,不能再保持著不斷跳槽、打短線戰的心態。

要有憨勁,別當沙塔大象

鴻海集團副總經理戴家鵬補充,「就是喔,要有個『憨勁』,也就是要有個『傻勁』,不要太多小聰明。」「知道你未來五年後要做什麼、十年後要做什麼,你就往這方面,一步一步去努力。」

人要有憨勁,不要太計較,要讓自己像海綿般盡量吸收。就算財務人員,「我們都希望將來到現場去、到實務去,否則你沒有辦法曉得這間公司能不能投資,為什麼應收帳款高?為什麼獲利能夠成長?」郭台銘認為,企業未來需要的是,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人才。

郭台銘說,未來,還有太多未知數。「美國的金融業,一定會有很大的變革,甚至於全世界的金融業。美國這樣亂印美鈔,將來對世界的經濟會造成什麼樣,沒有人看得懂。真的,因為太多事情你看不懂,你無法掌握你的命運,所以,我們只能扎扎實實的做好每一個磚塊,鴻海公司每年賺幾百億,都是一毛、兩毛,甚至一塊、兩塊(新)台幣賺起來的,也才會覺得賺得心安理得,所以我不需要去跑官邸喔!」(全場大笑)

「十幾年前,我有機會去投資銀行,但沒有,因為我覺得銀行是在沙塔上面建立一個大象,隨時說倒就倒。」郭台銘說。同理,也可以用來檢視自己在職場的情境,你是行走上沙塔上的大象,還是,腳踏實地的憨人?這波海嘯,就可做最好的體檢。

走務實路線,執著下去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才。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要選對方向,才「執著下去」。

「第一個十年,要務實一點,要為錢工作,不要太高調;第二個(階段)是為理想工作,第三個階段是為興趣而工作,」郭台銘說。若,今天你只是剛畢業的學子,要走務實路線,那麼,該怎麼挑工作?郭台銘還是那句老話:「拋掉過去的經驗值。」

過去,多數人都是看哪裡熱就往哪裡跑,好人才都往金融業流去;否則就是學長、前輩去哪裡上班,大家就跟隨。「但現在,可能會變過街老鼠喔。」

郭台銘要大家換角度想,「人很多就會塞車,但就像開車,你超過前面學長就不好意思一樣吧,」「你認為學長會說,你來上班,我明天就把位置讓給你嗎?」郭台銘說。

郭台銘以鴻海為例,「機械系學生較多,電機系(學生)比較少,電機系的(學生)到鴻海,因為沒有太多人在前面,反而容易跑得快。」

走出慣性思考的範疇,去沉澱:哪個產業,最需要你的能耐?人的價值該值多少?該怎麼樣讓它升值?是不是擺在最合適的市場?郭台銘不僅提醒大家思考此議題,鴻海內部也開始與台大、政大合作,希望將人才的價值評估出來。

老是摔牌,你已輸了一半

郭台銘也用打牌的故事勉勵在場的人。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跟他媽媽打橋牌的時候,老是摔牌。羅斯福媽媽把牌拿開給羅斯福看:「你看,我牌不會比你好,但我很冷靜打手上牌,而你老摔牌,你已經輸了一半。」

郭台銘說:「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一副好牌,靜下心打,也不一定會贏,(一副)爛牌,你只要有刺激,不見得會輸。不景氣,我全身充滿鬥志,現在是大家拚實力的時候,所以鴻海一定會交出不錯的成績單,因為不景氣把我們(的)鬥志激發出來。」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是朋友email的一篇文章.....算是有點悲傷,希望大家都可以珍惜身邊每一個對你好的人!!



當你步入生命終點,不能走、不能講、不能想、不能吃喝,只能靠呼吸器,就快閉眼長逝,醫生告訴你,只剩最後一次機會,只給你最後兩小時,回到你以前熟悉的世界,你最想做什麼?

至今看到那張照片:闃黑的電影院,一個骨瘦如柴的癌末病人,旁邊一個哭紅雙眼的女兒,和背後一群不斷拭淚的親友,總會一陣鼻酸。

他,在生命最後一刻,選擇包下戲院,陪一對兒女和癌症病童,看最後一場電影∼一場悲傷的史瑞克。

那天上午,睡夢中被朋友的電話叫醒,她說,有個朋友末期癌症,快死了,中午包下天母美麗華戲院,陪家人看史瑞克第三集,親友互傳簡訊,希望大家作陪,去看他最後一眼。

我趕緊通知攝影,連忙換裝,從木柵搭計程車,花了四百多元飆到天母,見證這段不朽的愛。

他,卅八歲,是自營廠牌的男裝業者,就在創業維艱,公司營業額好不容易突破一億元,有天突然腹瀉不止,原本不以為意。

身高 一百八十公分 ,體重九十幾公斤的他,就像史瑞克一樣壯,健保卡只用過兩次,都是洗牙,從未生病,唯一例外是當兵時曾檢查B型肝炎帶原,但不曾有過異狀。

沒想到,到台大醫院檢查,醫師宣判,他已肝癌末期,最多只剩六個月生命,原來他是因為癌細胞太大, 壓迫到胃才腹瀉不止。

這個青天霹靂,讓他一夜瘦了 三公斤 ,此後三天不吃、不說,神情呆滯,無法接受上帝開他這個玩笑。

「我不偷不搶,認真過每一天,為何死神選上我?而不是那些壞人?」嬌小的太太,更是傷悲。

事事依賴老公的她,就讀高職時,和讀五專的老公聯誼,姻緣線從此把們牽在一起,認定彼此是今生廝守的那個人。

她等他退伍,成了他的新娘,婚後一兒一女相繼問世,夫妻倆聯手創立男裝公司,就像童話故事, 一家四口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他愛孩子,堅持給他們最好的,讓他們念昂貴的私立小學,由於校車只到山下,距離他們位半山腰的家還要走一段山路, 平時都由他跟太太輪流開車接送兒女;寒暑假,會安排兒女到國外遊學,他暗自打算,大兒子若對服裝有興趣, 將來要送到義大利留學,繼承家業。

他不像一般商人,下班後幾乎從不喝酒應酬,都把時間留給家人,假日常陪孩子看電影,超愛史瑞克的女兒尤其黏他,一回到家,就像無尾熊般跳到爸爸身上,史瑞克前兩集一上映,就吵著要爸爸帶她去看。

在她心中,高壯的爸爸就像史瑞克一樣可愛,說要爸爸抱她到一百歲。

這完美的一切,都因無情的癌症被打碎了。

醫生說,他的癌細胞太大了,化療無用,無法換肝,只能等死。

他捨不得拋下嬌妻幼子,不肯向死神束手投降,夫妻到對岸展開換肝之旅,從上海、天津到廣州,終於如願換肝。

無奈癌細胞不放過他,兩個月後又轉移到骨頭、脊髓,再從肺臟一路蔓延到大腦,到最後已無法行動、言語, 一天平均要劇烈嘔吐廿多次,只能打嗎啡止痛,靠打點滴維生。

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去年端午節他決定轉到台北榮總安寧病房,打算有尊嚴地離開。

女兒有次到麥當勞吃速食,附贈一個史瑞克玩偶,回病房告訴爸爸,她想看史瑞克三,他記在心裡,偷偷詢問主治大夫, 他能否離開安寧病房陪兒女看最後一場電影。

醫生告訴他,依其身體狀況,頂多只能離開醫院四、五十分鐘,但為了完成他的心願,醫生每天為他安排特訓, 讓他試著將瘦到 四十公斤不到的孱弱身軀,從平躺的病床移至輪椅,第一天五分鐘、第二天十分鐘、第三天廿分鐘...眾人努力讓他能陪兒女看完一個半小時的史瑞克三。堅韌的愛,讓他辦到了。

他不想麻煩親友,臥病在床這兩年,偷偷躲起來和死神搏鬥,直到生命最後階段,他才通知親友,希望見最後一面,感謝今生有緣相識。

那一天,中午十二點不到,大家接到他的簡訊,紛紛趕到戲院,醫院更是做好萬全準備,由醫生、護士用擔架把他抬進戲院, 架上點滴,蓋好棉被。

他勉強睜開雙眼,雖然說不出話,但看到親友、妻兒都在身邊,他很激動,淚水一直在眼眶打轉;電影還沒開演, 很多親友早已哭紅雙眼。

史瑞克上演以來,這絕對是笑聲最少的一場。

黑暗中,擔心的親友,眼光不時移向他。

其間他多次嘔吐,醫生趕緊打開手電筒幫他加藥,他的生命,如燈光閃爍飄搖,大家很難專心觀影,生怕他就此斷氣。

電影結束時,史瑞克的老婆費歐娜生了三個小妖怪,又是一段新生命的開始。

但一落幕,看到奄奄一息的癌末爸爸,大家又不禁鼻酸落淚,上前為他們一家四口打氣加油,小女兒已泣不成聲。

螢幕上的史瑞克,若看得見台下這家人,可能也會掉淚...。

我從未像這一天,那麼痛恨當記者!

因為我要強忍住淚水,向當事者問到更多故事,不能只是默默哀傷。這是多麼殘忍的行業。

我也從未像這一天,覺得當記者,是如此幸福!

因為我有幸目睹至性至情的人生悲劇,能靠著我的筆,感動世人,喚起大家心中的愛。

隨行年輕的攝影記者,應該也是天人交戰,但他有義務拍好這動人的一幕,昭告世人,珍重健康,好好愛惜身邊的人。

我不想破壞現場氣氛,只用數位相機,隨著攝影拍了幾張照片,並未打擾這家人。

直到散場,我才趕到榮總,取得體諒,專訪癌末爸爸的另一半,聽她娓訴說一切。

「剛開始,女兒經常躲在棉被哭,問我怎麼辦,以後就要沒爸爸了。我告訴她,我也同樣快失去老公了,

沒關係,還有媽媽在,以後我會陪妳躲在棉被裡哭。女兒於是漸漸釋懷,找到堅強活下去的力量。」

聽到這段話,我終於忍不住陪著她掉淚。

看著昔日合照健壯的丈夫,如今皮包骨,她心疼不已,告訴兒子「別人的蠟燭可以燒十二小時,爸爸卻只燒六小時,

是因為他燒太快、太亮了!你將來一定要獨立,像爸爸一樣,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負責,這才是生命。」

傍晚,搭捷運回去,到寫稿,我眼淚一直流個不停。

隔天,他的照片登上頭版,感動了很多人;至今想起當天情景,我還是很想掉淚。

一周後,他安然離去,臨終前一再對老婆說「對不起」,並引用電視上一對夫妻在雨天共乘遊覽車出遊的保險廣告:

「如果可以,我也寧願與妳白頭偕老,然後讓妳先走,悲傷由我來背,無奈...。」

史瑞克三DVD上架有一陣子了,每次到出租店,我都猶豫要不要租回家。

去年暑假,??在電影院看過史瑞克三,但完全不記得情節,連可愛的小史瑞克長什麼樣,都沒印象了。

因為戲外的人生,比戲內動人;戲內上演喜劇,戲外卻是悲劇,但這悲劇,卻又蘊藏無比生命力。

「他是天上的月亮,同時照亮了我們每一盆生命之水!」

那天電影開場前,主治醫師致詞說的話,我永遠記得。

生的偉大,死得淒涼!能牽手的時候,請別只是肩並肩,能擁抱的時候,   請別只是手牽手,能在一起的時候,請別輕易分開!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好友Vincent 的分享,值得所有還在工作岡位上學習的人看一下囉!! 
期望自己也能趕快邁入第二個階段~~~


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如果遇到壞老闆

一個網友在我的部落格上留言,希望我不要老是用老闆的心態想問題,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員工,希望我多從員工的角色提供建議。而這個建議也引起一些網友的認同,也建議我用員工的心態寫文章。

這件事讓我相當疑惑,我自覺得我一向是從工作者的角度看世界,雖然我也建議要「認同公司、相信老闆」,但我更強調的是工作者的自由、自主與被尊重,但為何會引起讀友的誤會呢?

我仔細回想自己的成長歷程,我發覺我的人生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一個是學習中的工作者,那時我沒有任何談判籌碼,只能乖乖的聽老闆的話,默默的做事。第二個階段是學成的我,這時我的能力超凡,是組織中的明星,老闆靠我撐場面,這時老闆幾乎全然聽我的,我擁有完全的自主權。

確實現在的我,都假設工作者有完整的能力(第二階段的我),不需要看老闆的臉色,就算主動積極配合老闆做事,替公司賺錢,也是我自己心甘情願,因為即使遇到壞老闆,我馬上就會「開除」老闆,多說一句話都是多餘。

所以我大聲疾呼,站在公司、組織立場做事,因為不會有「壞老闆」(壞老闆早已被我開除,我早已離開那家壞公司),只不過對大多數工作者而言,如果他還在學習階段,還沒有足夠的談判籌碼,只好接受壞老闆的折磨,當然對我的大聲急疾呼替公司說話,感到不平!

我終於找到問題所在:工作者在自我能力不足時,經常受到老闆(公司)的不合理要求,他們要如何自處呢?

我開始回想我的人生第一階段,沒有籌碼,只能默默努力工作的時候,我如何應付壞老闆呢?

我遇過的壞老闆還真不少,有的人脾氣暴躁、毫不講理;有的老闆唯利是圖、私心很重;有的老闆耳根軟、愛美女,不能公平對待每一個人;有的老闆年紀大、經驗過時、想法老舊,已經無法應付當時的變化;還有的老闆注重細節、僵硬刻板,工作會累死一干人等;當然更有老闆慾壑難填,訂出來的業績目標,是你拚出全力,也可能無法達成。

總之,壞老闆之多,真如恆河沙數,壞老闆各式各樣的行徑,真是罄竹難書。可是回憶起來,他們好像沒有留給我太大的困擾,原因無他,當時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全心全意在學習我想學的東西,我全心全意在累積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我全心全意在擴張自己的人脈,而公司所提供的是一個工作舞台,我在這個舞台上,全心全意的在鍛鍊我自己。

所以壞老闆是無所不在的,但我心有所思,完全不把壞老闆當作一回事。我設法用最簡單的方法應付他們,把他們的不合理,都視為合理,努力配合他們、滿足他們,然後留給自己最多的時間、空間,去學習我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我就是這樣度過我的人生學習期,我也很快擁有足夠的籌碼,與老闆平起平坐。所以我對所有工作者的建議;不聽、不看、不想、不在意壞老闆,全心全意專注在自己的成長吧!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週刊第910期,整理者:商周編輯部

大家一定聽過「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原來只有一個和尚在山上修行,他每天必須下山「提水喝」;後來,來了第二個和尚,兩人每天必須下山「抬水喝」;最後,來了第三個和尚,大家都不願下山提水,結果是「三個和尚沒水喝」。

■商業周刊【經營之神王永慶紀念特輯】
■ 王永慶的願望:要蓋一萬所小學!
■ 王永慶超完美的接班機制,連鴻海都想學
■ 王永慶蓋養生村憑什麼穩賺不賠?

從上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裡,王永慶逐漸孕育出一套「切身感」的經營哲學,他認為,人性都是自私的,只有自己的事業最有切身感,才會下苦心去經營。企業的管理制度與工作環境若能造成員工的切身感,員工的潛能至少可以發揮到十成以上。

王永慶說:「企業規模發展越大,人員用得越多,切身感就會逐漸淡薄,這似乎是很難避免的自然趨勢。以我的看法,要要求效果,比較可行的方式應該是找適當的人和你合作,使他和公司的經營績效休戚相關,因此而產生切身感,和你同心協力,謀求發展。」

王永慶曾以鋪草皮為例,說明何謂切身感。

很多年前的一個星期天,王永慶到明志工專,看見三個工人在鋪草皮,工作散漫。

王永慶問工人:「學校一天給你們多少工資呢?」

「每人每天六十元。」工人答道。

王永慶又問:「那麼,夠不夠生活呢?」

「當然不夠,只是利用田裡閒暇,多少做一點小工貼補家用。」工人回答。

王永慶說:「假如給你們一倍的工資,也就是每人每天一百二十元,你們能做更多的坪數嗎?」

工人答道:「如果真的給一百二十元,我們負責做三倍的坪數。」

後來校方真的付給工人一百二十元,結果工人做了三倍半的坪數。假定每人每天做一坪,原來付六十元,後來做三‧五坪,也就是做了二百一十元的價值,付給工人一百二十元,校方多得一‧五坪,即多賺九十元。

這個辦法就是使工人產生切身感,因攸關利益,自然會更勤奮。

王永慶指出,有許多過去在別家企業服務的人,一旦自己當了老闆,就常會感嘆身旁總是缺少一個適當的人,能夠幫他思考或者解決一些問題。

原因在哪裡呢?王永慶解釋道:「答案很簡單,因為自己當了老闆,事業的成敗有絕對的切身利害,而身邊的人不是老闆,切身感總有差別,即使請來以前最合得來、最知心的同事或朋友來協助,情況也大多類似。不是身邊的人笨,而是他的切身感仍不足。」

要創造切身感,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為首先必須就企業內的各個部門,分別建立合理的標準成本。有了合理的標準成本做基礎,才能正確計算各部門所屬人員的努力結果所獲得的績效情形,再按績效情形給予適度的酬勞與獎勵,這樣才能激發切身感。

長庚醫院為一財團法人機構,無政府預算補貼,必須自行承擔經營盈虧。因此,王永慶在一九七六年長庚設立之時,就考慮到把切身感帶入醫院營運的問題,所以一開始即採行各科責任經營制,也就是各科分包的制度。

長庚將一些大科細分為更專業的小科,譬如說,眼科、牙科等不但獨立,眼科、牙科下面再細分為許多小科,每個小科由若干醫師負責經營,獨立計算盈虧。

接下來,經過深入探討分析,訂定各科合理的標準成本。如果各科的經營成本低於雙方訂定的平均成本,即可平分其中的盈餘;如果超出標準成本,則各科要自行承擔虧損。

由於這項制度一味地要求醫院各科降低成本,醫師們曾經有意見。他們認為,醫院追求成本,藥品與醫療儀器都買差的,會影響醫療品質。

王永慶向他們解釋說:「講求成本,要以維持高品質為前提。講求成本是要追求它的合理化,諸如: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防止人為疏忽所造成的浪費等等,以求成本的合理降低。儀器要好的,藥品當然也要好的,才有效率。」

許多人誤解在長庚醫院實施這套各科分包的責任經營制,一味地追求利潤,說他唯利是圖,事實上,他努力追求的是工作的合理化,一切唯效率是圖。

曾經掌理長庚醫院的王瑞瑜〈王永慶的女兒〉指出,這種制度不但讓各單位發揮自主管理的切身感,有效控制成本,更能避免依年資給薪、忽略績效表現的不公平。

王永慶表示,可能因為各科實施責任經營制,盈虧切身,對待患者態度就像是對客戶一樣,各方面相當周到,所以患者人數非常之多,四個院區都是門庭若市,經常一床難求。

由於長庚醫院採行的制度能激發切身感,醫師們效率很高。在美國,平均一位醫師一天只看五位左右病患,長庚每位醫師一天可以看五十位病人。此外,也因為經營成本降低,長庚的住院費大約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醫藥費也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

另外,長庚醫院製造義齒的人員,一共有十位,可是,一直無法完成全部的工作,一部分必須外包。王永慶也考慮參照前述電梯維修的方式,設立成本中心。經過計算,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包下全部義齒製造工作。如此一來,工作績效相差達十倍以上,這也是因為產生切身感的緣故。

企業的管理制度,就像一篇小說,或是一齣戲,其中的情節使人想起自己的經驗,那種遭遇是你所經驗過的,你便容易被感動,隨著戲中人掉淚,這便是共鳴。同樣一個制度,每個員工感受不同,這就說明每個人因為經驗不同,共鳴程度便迥異了,甚至同一制度,幾年後,會讓人發現體會的程度又加深了些,這表示幾年的經驗使你共鳴的程度更深入了。

經營企業的訣竅,無非就是設法把員工腦袋裡「你們」的觀念與界線,有效地轉變為「我們」就行了。

王永慶創造切身感的管理制度,無非也是想盡辦法要把「你們」變成「我們」罷了。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視新聞  記者曾馨霈、連源濱報導

台灣上班族真的很辛苦,上班時數高居全世界第一名,上班族就連下班或休假,一樣是處在備戰狀態,幾乎隨時隨地都在上班,
就有人整理出上班族通病,看看您有沒有這些症狀。

大部分上班,一天的行程就從打開電腦螢幕開始!電話一通又一通,電腦MSN也沒閒著,透過聊天視窗也在談公事。
同事明明就坐在旁邊,溝通一樣利用電子郵件、MSN!

上班開電腦!下班也開電腦!同樣面對四四方方的螢幕視窗,讓上班下班幾乎沒分別!加上手機可以隨時找到人,下了班接電話還是一樣。
不只說話正經八百,在家打電話習慣還是撥接外線。

儘管這樣不健康,但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調查,台灣人工時世界第一,每年2379小時,等於平均每天工時達到9.71小時。
每天都在忙,忙得沒時間交朋友,只要朋友沒有email、MSN就失聯。不要說沒時間交朋友,更多人是連休息時間都沒有。
美景都是從電視上看到的。三餐老是在外,麻煩的是還不知道要吃什麼?症狀越多越嚴重!

那你呢?如果您看這則報導還會邊看邊笑,那您恐怕也已染上這上班族通病!


~~~~~~~~~~~~~~~~~~~~~~~~~~~~~~~~~~~~~~~~~~~~~~~~~~~~~~~~~~~
真的也~~~
完全是我工作的寫照,被email、MSN充斥著
不過也因為如此,回到家有時候真的都不想開電腦
只想靜靜的看看電視......放空......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一生只求平穩,只在意別人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而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從不展翅高飛,那麼人生便失去了意義。
------------------------------ ------------------------------ --------------

在行動前,很多人提心吊膽,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 ,首先要問問自己:「我害怕什麼?為什麼我總是這樣猶豫不決,抓不住機會?」不要再為自己找藉口了,諸如別人有門路、有錢,當然會成功等等 。這些都是一個人維持現狀的理由,其實根本原因是從來沒有什麼目標,沒有勇氣,是膽小鬼,根本邁
不出成功的第一步,只知道成功不會屬於自己。

美國成功的將軍總是拒絕人們畫出分界線,他們向傳統的一切提出挑戰 。他們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打破舊有的模式,時常讓自己的信心得到昇華。巴頓將軍曾對自己的下屬說:「去做一件事,先經過估測再去冒險,那同莽撞行事是兩碼事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嚇倒,要時刻都敢想敢做,去走自己的路。

行動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當人們面臨行動時,往往就會猶豫不決,畏縮不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在現實生活中不在少數。
人們害怕行動,往往一行動就想到失敗。這種恐懼的心理會摧毀自信 ,壓制潛能,束縛手腳,使人遇事不敢輕舉妄動。

人對於改變,多多少少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即使是面臨足以進步的改變也會這樣,這就是害怕冒風險造成的。行動意味著風險,因而就出現了左顧 右盼、拖延觀
望等等。特別是當情嚴峻時,人們習慣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 ,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有一種理論說,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付出就意味著「失去」,而行動就意味著要付出,怕行動就是不願付出。

因此,行動可以說是一種心態,行動的障礙只有在行動中才能解決 。行動,是醫治「行動恐懼症」的唯一良方。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實踐,是個偉大的揭發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 ------------------------------ ----------------

先行動起來,在行動中去糾正、去調整,才是剷除心理障礙的最好辦法 。行動的障礙歸根到底還是心理障礙。
                                                                     ~穆迪克‧霍爾
------------------------------ ------------------------------ -----------------

如果害怕在人多的場合講話,一定要找機會去說,大聲說 。想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思慮太多,這時候最簡單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自己多想,現在就做,立刻就做,把破自己原有的那種思維邏輯和習慣,走出第一步,勇氣就產生了。

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瓦倫達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果。」

後來,人們就把專心致志於事情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 ,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凡事先行動起來就容易達到「瓦倫達心態」。因為,一旦迅速進入行動狀態後,就來不及多想。背水一戰,絕無退路,這樣反而容易成功 。

格羅根指出:「無論做什麼事情,開始時,最重要的是不讓那些愛唱反調的人破壞了你的理想。」美國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裡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他的大腦裡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裡的情景,而結果往往是球真的掉進水裡。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先投入戰鬥,然後再見分曉。」拿破崙如是說。只有行動起來,才能掙脫輿論的枷鎖,因為「這個世界上愛唱反調的人真是太多了,他們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列舉出千百條理由,說你的理想不可能實現。你一定要堅定立場,相信自己的能力 ,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在導師─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引導下 ,遊歷了慘烈的九層地獄後來到煉獄,一個魂靈呼喊他,他便轉過身去觀望。這時導師維吉爾這樣告訴他:「為什麼你的精神分散?為什麼你的腳步放慢?人家的竊竊私語與你何干?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絕不因暴風雨而傾斜。」

牛津教授對青年人指出,只要認準了路,確立好人生目標 ,就永不回頭。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向著目標,堅定意志,心無旁騖地前進,相信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本文節錄自《800年牛津傳授的人生哲理》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 不講信用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不講信用是工作的壞習慣,「人無信不立」 ,在工作職場上更是如此,小到與人有約要守時,大至生意上幾千萬、幾億之金錢交易 ,都要信守承諾,不講信用的人不僅讓人看不起,更無法立足於社會之中 。所以在信義房屋,要求大小集會都要守時,因為守時就是守信的具體表現,集會遲到就罰站 ,遲到幾分鐘就站幾分鐘,從董事長到一般同仁都一樣。

02. 沒有好奇心

ING安泰人壽總經理陳丕耀:在工作上,不是你有speed (速度)或是服從目標,就能夠讓你在未來發展有滿意的空間,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思維。例如 ,以前工作時常常接到客戶的抱怨,我在思考解決問題時,不是光想如何安撫解決它 ,而是去check它所有的舊檔案,看看客戶說的問題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的延續,重新思考重點 ,而不是按老方法做事,讓自己在處理這件事情時能展現更高的附加價值。你要做到這樣 ,就要有「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會讓你去想更多,且想要做更多。 如果年輕時沒有就養成這種態度,以後要改就不容易。

03. 自負

大宇資訊總經理李永進:現在產業競爭的環境愈來愈激烈 ,愈來愈需要團隊合作。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最討厭的就是有人特別自負,沒什麼本事卻十分自以為 是,這種人不僅聽不下去別人的意見,也會阻礙團隊合作順利進行。

04. 勝而驕、敗而餒

智冠科技總經理王俊博:在遊戲軟體中,正面臨產品生命週期不斷縮短 的挑戰,因此遊戲廠商開發產品的速度要不斷加快。我最討厭整個團隊的情緒 ,受到一款產品的成功或失敗而大起大落,成功就驕傲、失敗了則氣餒,這對後續的產品開發並沒有 好處,最重要的是,要從已經開發的產品經驗中學到教訓。

05. 犯錯不敢講,不懂裝懂又不問

瞻博網路大中華區副總裁于肇烈:做業務的,最忌諱犯錯不敢講 ,想辦法抹粉。或是怕別人知道你不懂,聽到別人說:「這個infrastructure非 常好」,你就跟著說非常好,這樣別人永遠不知道你不懂,你又不主動學習的話,就永遠不知道它的內涵 。長久下去,對訊息的掌握度不夠,會讓公司做錯誤的決策。

06. 不從根本解決問題

台灣肯德基總經理吳美君:我們不希望員工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在還沒掌握問題根本之前,只去治標不治本。為了尋求問題的本質,找出問題的根源 ,我們發展了一套"High Impact Coaching(高效能輔導方法) ",透過不斷地追問,讓員工自行找出問題的根本,進而讓工作計劃臻於完善。

07. 把公司的光環戴在自己頭上

萬寶龍總經理顧吉濤:精品業在舉辦很多活動的時候,經常要邀請 、接觸名人,有些人沒辦法分辨自己到底是「粉絲」,還是專業經理人,甚至會誤以為自己也 躋身名流。在這樣的迷思下,你可能得到了關係,卻得不到工作的核心競爭力 。要分清楚別人尊敬的是你的公司和品牌,而不是你個人。千萬不要把歷史的皇冠戴在自己頭上 ,而是要小心地捧在手上。

08. 低EQ,擺臭臉

劍湖山集團總經理蕭柏勳:服務業要和人近距離接觸 ,一舉一動客人都看在眼中,所以情緒管理格外重要。若心情不好就馬上反映在臉上,服務品質馬上大打折 扣,顧客看你一張臭臉,哪還肯再上門來?

09. 開會遲到

福特六和汽車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葉慶煌:福特六和身為外商公司 ,經常需要與美國或日本等國進行電話或視訊會議,在各國時差因素影響下 ,會議準時開始顯得格外重要。許多年輕上班族認為遲到個5分、10分鐘並無大礙,這樣的習慣卻透露出 「對別人不尊重」的態度,任何人都可能因為你的遲到延誤了他接下來一天的行程 。主管也容易對你的專業、工作品質打折扣。

10. 亂跳槽

台灣微軟MSN事業處副總經理林燕:網路新興的工作機會特別多 ,因此從事網路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工作穩定性相對比較不足,經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誘人條件 而輕易的跳槽,這點是很忌諱的。提醒年輕人在跳槽前,千萬要評估聘雇公司長期的發展 及自己的生涯規劃,不要貪一時的小便宜,而影響了下一份工作的職涯發展。

11. 太過嚴肅的專業臉孔

書田醫院副院長林乾坤:長久以來醫生為保持專業形象 ,以及成長背景或許比其他人來得順遂,在看診時習慣以專業用語、嚴肅臉孔面對病人,較少使用諸如 「請、謝謝、對不起」的禮貌性用語。事實上醫生應該把病人當作客人 ,從顧客的角度重新思考醫療服務,聲音放輕、面帶笑容。書田醫院為求服務差異化,安排護理人員每天早 上10點與下午3點半「奉茶」,以舒緩院內顧客的等待時間,就是希望從環境與制度改善 以往醫院診所的嚴肅氣氛。

12. 穿著邋遢

廿一世紀公關顧問副總經理丁立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展現自己的個性 ,常常會穿著太邋遢。在第一線帶人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年輕人急於表現自己 ,想要在穿著上搶眼、突出個性,往往忽略最基本的服裝禮儀。每個不同性質的工作都有它必須具 備的專業形象,公關顧問是幫企業包裝活動和形象的角色,穿著整齊合宜 、讓大多數的客戶都能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13. 挑工作做

無印良品副總經理王文欣:職場上重視團體工作,而團體工作不是每件 任務都很有趣、輕鬆,或你喜歡做的當你被指派做某件你不想做的事,還能全力以赴達成 目標,就容易增加主管對你的好印象。不管原因為何,這都是主管給你的機會。因此 ,你不停挑工作做,很容易失掉表現、學習、累積經驗和能力的機會。最後就算你很想做某件 重大任務,你也沒能力去承擔重任,而且主管會不願意再給你機會。

14. 公務員心態

中華電信協理石木標:最忌諱員工殘留過去民營化前的公務員心態 ,上班時喝茶、看報、聊天講電話,下午4點一過就開始整理包包等著下班 ,這些都是舊公務員時代留下的惡習,現在電信業競爭激烈,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坐著等顧客上門 、缺乏主動服務客戶的熱忱,反而要更積極培養實力,以免到了公司人事精簡的時候 ,自己成了被開刀的對象。

15. 沒效率

萬事達卡資深總監楊雅婷:金融業競爭激烈,許多事務需要即時溝通 ,尤其是現在手機、e-mail十分普遍,合作對象也都熟悉高效率作業了。 如果員工動作慢,回個信就要一個小時,工作進度一定沒辦法如期達成。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白髮 蒼蒼的老 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
「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 ,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 。」教授說著,取出一個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 。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現在我們將它製冷。 」過了一會兒,容器取出來了,裡面的水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 。教授說:「 0以下,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但水成了冰 ,它就不能流動了。」

「現在,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 在酒精爐上,並點燃了酒精爐。

過了一會兒,冰漸漸溶化成了水,後來水被燒沸了,咕咕嘟嘟地翻騰出 一縷縷乳白色的水蒸氣,在實驗室裡靜靜地氤氳著、瀰漫著 。過了沒多久,容器裡的水蒸發乾了。教授關掉酒精爐 ,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說:「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 ?」學生盯著教授,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 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教授看著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 :「水哪裡去了呢?它們蒸發進空氣裡,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 。」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 ,但是…… 」教授口氣一轉,嚴肅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

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水有三種狀態 ,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 心靈的溫度決定的。」

教授說:「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 0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境界也就不過他 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 ,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 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 生是 100的熾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他將飛起來 ,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 」「不,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水的溫度靠火的加溫達到 100,而人心靈的溫度則靠正面的思考、樂觀的心、親友的關懷、溫柔體貼的心、對這世界的好奇心、勤奮努力等等來加溫。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各位朋友們心的溫度升到滿滿的 100,讓您我的生活變的更多加采多姿。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而與UDN的一名廣告業務有業務上的往來
不過除了二次的下cue時的電話聯絡,平時根本毫無私交可言
最近他轉換跑道至壽險業
突然打到公司找我說要跟我見面「分享風險管理」
因為太突然,臨時想不到搪塞的理由,因此先答應了他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為什麼我要犧牲自己午休時間去赴這場毫無意義的約會呢!
因此便發個信給他取消約會,沒想到他馬上打電話來盧 (又是打公司電話害我躲不掉)
他說第一次見面不會跟我聊產品,只是先見面了解我有什麼需求
這次我決定把我的態度闡明,於是我跟他說了:「我已經有壽險、意外險、醫療險了而且我不會買投資型保單的,那你還要跟我分享什麼。」
他說答案只有兩個字,但他不能在電話中跟我說,不然一定馬上被我拒絕
(我真要昏倒,如果二個字就OVER那算什麼好東西呢?) 我回他:「你現在不講我也是在拒絕你。」
他又說還跟我不熟,所以一定要跟我見面先聊聊
(真是講到重點了) 跟我不熟我為啥還要跟你吃飯呢?
我自覺講話口氣已經不是很好了,沒想到對方還是搞不清楚狀況的硬是要約,眼看著電話始終無法掛掉只好還是先答應了他
不過掛完電話後實在覺得很氣憤
我為什麼要強迫自己跟一個不熟的人吃飯,聊一些我沒有興趣的話題,還要浪費我中午休息的時間呢?
隔天因為心情很不爽,寫了一封口氣很重的信要發給他,請他不要再來煩我了
給同事看過他覺得寫得真的太過分,所以先存了草稿還是沒發出去
不過我的個性就是不喜歡拐彎抹角,也不喜歡有目的性的交朋友,更不喜歡被人左右意志
這些保險業務員過於自我陶醉以及虛假的話術,真的令人很不舒服
看不到那份「誠心」,又如何讓人相信你
這個已經令我倒盡胃口的人,難道還指望我給他好臉色嗎? 真是愚蠢.......

----------------------------------------------------------------------------------
尚未寄出的信件內容如下:

有一些話我電話不好說出口,所以改用email的方式
老實說,我跟你並非朋友,之前也是UDN的業務上才有接觸 ,平時從來沒有聊天過
所以當你以保德信業務的身份打電話給我時
我會預期你一定是為了銷售你們家產品而來的 (事實應該也是如此)
因此當我不需要任何保險相關的產品時,我並不認為我有必要跟你見面 吃飯
如果你說是朋友見面聊聊天也會讓我覺得很虛偽,
就向你自己說的,你跟我並「不熟」,
如果不是工作上需要,我不懂我為何要勉強自己跟不熟的人吃飯呢?
也不懂我已經很明確的拒絕,你為什麼還要堅持跟我見面
這讓我有種被強迫的感覺,我可以老實的告訴你,我覺得很不舒服
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要見面好了,因為我可能會無法給你好臉色看
我想我說的很明白了
你應該知道我的意思了

(寫得真的是有點狠,是否該給對方台階下呢?)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趕些什麼?我耗盡青春用盡全力,拼命追求身外之物,結果我真的比別人有錢、有名嗎?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樂嗎?遠方有廣闊的地平線,為何我還在原地搖過時的呼拉圈?

紐約和巴黎,代表了我人生的兩個面向。紐約是白天,巴黎是黑夜紐約是前半生,巴黎是下半場。

三十五歲之前,我認定紐約是世上最棒的城市。我在加州念研究所,畢業後迫不及待地去紐約工作。一做五年,快樂似神仙。我愛紐約的原因跟很多人一樣:她是二十世紀以來世界文化的中心。豐富、方便。靠著地鐵和計程車,你可以穿越時間,前後各跑數百年。人類最新和最舊、最好和最壞的東西,紐約都看得見。

所以在紐約時,我把握每分每秒去體會。白天,我在金融機構做事,一天十小時。晚上下了班,去 NYU 學電影,一坐四小時。在那二十多歲的年紀,忙碌是唯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活著,就是要把自己榨乾,把自己居住的城市,內外翻轉過來。

這種想法並不是到紐約才有的。其實從小開始,台灣人就過著紐約生活。紐約生活,充滿新教徒的打拚精神和資本主義的求勝意志。相信人要藉著不斷努力,克服萬難、打敗競爭。活著的目的,是更大、更多、更富裕、更有名。權力與財富,是紐約人的兩個上帝。而能幫你走進天堂的鞋,就是事業、事業、事業。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生活方式,為了保持領先,每個人都在趕時間、搶資源。進了電梯,明明已經按了樓層的鈕,那燈也亮了,偏偏還要再按幾下,彷彿這樣就可以快一點。出了公司,明明已經下班了,卻還要不停講手機,搖控每一個環節。在紐約,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甚至趕盡殺絕。在紐約,沒有壞人,只有失敗者。

台灣,是不是也變成這樣?

每一件事,都變成工作。上班當然是工作,下班後的應酬也是工作。有人談戀愛是在工作,甚至到酒店喝酒、 KTV狂歡,臉上都殺氣騰騰,準備拚個你死我活。

我曾熱烈擁抱這種生活,並著迷於這種因為燒烤成功而冒出的焦慮。這種焦慮讓我坐在椅子邊緣,以便迅速地跳起來閃躲明槍暗箭。這種警覺性讓我練就了酒量和膽量、抗壓性和厚臉皮。但也養成了偏執和倔強、優越感和勢利眼。在紐約時我深信:能在這裡活下來的,都是可敬的對手。黯然離開的,統統是輸家。人生任何事,絕對要堅持到底。半途而廢的,必定有隱疾,在紐約,現代的羅馬競技場,我要和別人,以及自己,比出高低。

這套想法,在我三十五歲以後,慢慢改變。

第一件動搖我想法的,是父親的過世。我父親一生奉公守法、與人為善。毫無不良嗜好,身體健康地像城堡。七十二歲時,他得了癌症、引發中風,經歷了所有的痛苦和羞辱。他一生辛勤工作、努力存錢、堅信現在的苦可以換得更好的明天。我們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用在紐約拚事業的精神照顧他。但兩年的治療兵敗如山倒,最後他還是走了。父親逝世的那天,我的價值系統崩潰了。我一路走來引以為傲的「紐約精神」,沒想到這麼脆弱。

不止在病床,也在職場。當我在企業越爬越高,才發現「資本主義」在職場 中也未必靈驗。上過班的都知道,很少公司真的是「開放市場」、「公平競爭」。大部分的同事都覺得你不是朋友、就是敵人。職場上偉大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有時很渺小。很多人一輩子為公司鞠躬盡瘁,最後得到一支紀念筆。那些捲款潛逃的,反而變成傳奇。

慢慢的,我體會到:世上有一種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更高、更複雜的公平。人生有另一種比「功成名就」更幽微、更持久的樂趣。那是衝衝衝的美式資本主義,所無法解釋的。

我能在哪裏找到那種公平和樂趣呢?我想過西藏、不丹、非洲、紐西蘭。然後,我注意到法國。

住紐約時,法國是嘲諷的對象。身為經濟、科技、和軍事強權的美國,談起法國總是忍不住調侃一番。法國是沒落的貴族,值得崇拜的人都已作古。法國人傲慢,高稅率讓每個人都很慵懶。動不動就罷工,連酒莊主人都要走上街頭。

搬回台灣後,普羅旺斯、托斯卡尼突然流行。我看了法蘭西斯 梅思的《美麗的托斯卡尼》,其中一句話打動了我:「在加州,時間像呼拉圈。我扭個不停,卻停在原地。在托斯卡尼,我可以在地中海的陽光下,提著一籃李子,逍遙地走一整天。」

是啊!我在趕些什麼?我耗盡青春用盡全力,拚命追求身外之物,結果我真的比別人有錢、有名嗎?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樂嗎?遠方有廣闊的地平線,為何我還在原地搖過時的呼拉圈?

當我重新學習法國,我發現法國和美國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美國人追求人定勝天,凡事要逆流而上。法國人講究和平共存,凡事順勢而為。紐約有很多一百層的摩天大樓,巴黎的房子都是三百年的古蹟。紐約不斷創新,巴黎永遠懷舊的氣息。 巴黎人在咖啡廳聊天,紐約人在咖啡廳用電腦。紐約有人潮,巴黎有味道。紐約有鈔票,巴黎有蛋糕。

不論是政府或個人,法國人都把精神投注在食、衣、住、行等「身內之物」。就讓美國去做老大哥吧。要征服太空、要打伊拉克、要調高利率、要發明新科技,都隨他去。法國人甘願偏安大西洋,抽菸、喝酒、看足球、搞時尚。當美國人忙出了胃潰瘍,法國人又吃了一罐鵝肝醬。

講到吃,法國有三百種起司、光是波爾多就有五十七個酒的產區。晚上六點朝咖啡廳門口一坐,一杯紅酒就可以聊三個小時。九點再去吃晚餐,一直吃到隔天凌晨。他們在吃上所花的時間,跟我們上班時數一樣。但諷刺的是:他們沒有「 All You Can eat」。吃很重要,但也要會挑時間,朋友介紹我去試一家法國餐廳,提醒我他們禮拜二、四晚上休息。「為什麼?」我問。他說:「因為主廚要回家看足球。」

聰明的主廚懂法律。法國法律規定一周工作最多三十五小時,大部分的人一年有五周的假期。而美國人把加班當作自己有價值的表示,度假時還拿著手機回E-mail 。法國 人比美國人會玩。每年六月的巴黎音樂節,從午後到深夜,幾百場露天音樂會在各處同時舉行,人多到地鐵都暫停收費。每年十月的「白夜」,平日入夜就打烊的店面,徹夜營業到清晨七點。每年夏天,巴黎市政府在塞納河右岸布置了三段、總長一.八公里的人工海灘。細砂、吊床、躺椅、棕櫚樹,自然海灘有的景致這裡都有,讓沒有
錢去海邊度假的民眾,也可以享受到海灘風光。

當然,法國這麼深厚的文化,不可能只從吃喝玩樂而來。美國人讀書,為了考證照。
法國人讀書,為了搞情調。每年十月的讀書節,大城市的火車站內,民眾輪流上台朗誦詩句。書店營業到天明,整晚有現場演奏的樂曲。「美食書展」選在銅臭味最重的證券交易所舉辦。小鎮展的書直接「長」在樹上,讀者必須爬到樹上,把書摘下來品嘗。

一直跟著美國走的台灣人,會心動嗎?

我心動了。十一月我到巴黎,一位法國朋友來接待我。臨走前我問他:「明天你要幹嘛?」

「我要去銀行。」

「然後呢?」我問。

「我不懂你的意思 ……

對我來說,「去銀行」是吃完午飯後跑去辦的小事。對法國人來說,這是他一天全部的行程。法國人總是專心而緩慢的,每天把一件小事做好。

這樣的生活,對美國或台灣人來說,實在是太頹廢了。的確也是。法國失業率接近 10% ,高稅率讓雇主寧願打烊休息,免得幫員工繳稅。巴黎鬧區紙醉金迷,但郊區的少數民族卻沒有工作機會。這些都是黑暗面,但對於每日被強光烤焦的台灣人,陰暗也許提供了喘息空間。生命的終點都一樣,有錢人的喪禮只是比較多人上香。不斷的追趕只是提前衝向謝幕,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慢慢為生命暖場?你不需要一輩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可以偶爾伸伸懶腰、安步當車。

我從巴黎回來,台北並沒有改變。關了兩年的手機再度響起,一通電話找不到我的人會連續狂 call十通。和朋友見面,他很關心地問我:「好了,你現在工作也辭了、歐洲也去了,接下來有什麼 projects ?」

Projects 」?多麼紐約的字眼。

我真想說:「好好生活,不就是人生最大的project ?」但我知道在熙來攘往的台北街頭,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這樣說太矯情了。況且,我今天之所以有錢有閒享受法式生活,不也正因為我曾在美式生活中得到很多利益?我仍熱愛工作、熱愛紐約,但已不用像二十歲時一樣亦步亦趨、寸步不離。

所以我說:「我還是會早起,白天努力寫作。但到了晚上,我想關掉手機。」

世界少了我,其實無所謂。但我少了我,還剩什麼?

他笑一笑:「你這是用紐約來過白天,用巴黎來過黑夜。」

唉,他講得真好!這應該是一個完美的妥協吧。也許有一天,我能創造自己的「白夜」,讓白天和黑夜融合在一起。但我還沒到那個境界。

「明天星期一,你要幹嘛?」他問。

「我要去銀行。」

「然後呢?」

我張大眼睛,停頓了一下。

「然後呢?」他追問。

「然後我會摩拳擦掌,認真地寫一篇文章。」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verybody's youth is a dream、a form of chemical madness.

                                                            ~ by F. Scott Fitzgerald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回夢,一種有如化學催化作用的癡迷)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not, when I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 by Henry David Thoreau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已經沒在工作了,但一篇好文章跟大家分享 ─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工作狂

  Eighty-hour weeks. Relentless travel. Unpredictable schedules. High risk、
high stress. Your worst nightmare、maybe - but a dream for a group of elite 
workers. 

  Like daredevil athletes、the workers who gravitate toward these jobs often 
thrive on the challenge. Bombarded by information、tethered to technology 
that links them to global partners、vendors、and customers around the 
clock、they labor extraordinary hours、log staggering numbers of air miles、
and juggle mind-boggling schedules. Their jobs are often high stress and 
high risk. Sure、the money's a big part of the allure: These people don't
exactly live paycheck to paycheck. Still、many of them are happier than a 
snowboarder in a foot of fresh powder.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 let alone couples - who inhabit this strange 
world of extreme jobs is still small.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says that 
only about 17% of managerial workers worked more than 60 hours a week 
in 2004. Anecdotal evidence seems to indicate that it's a trend on the rise. 
Recent data from the 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 indicate that women's 
reported workweek has risen to 44 hours from 39 in 1977、while men report
spending 49.9 hours on the job、up from 47.1 hours. And those are just the 
rank and file. 

  "There are studies that look at the impact of weekly work hours on health、
and two that link it to heart disease," says Paul Spector、professor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But here's the kicker: In order to pay the price、it has to be a job where you're 
forced to work hours that you don't want to." In other words、if you like what 
you're doing、there's no physical risk. "The data suggest that people who 
are doing it because they want to are perfectly fine," says Spector.

  The career Web site Vault.com says that 55% of consultants and 30% of 
investment bankers quit after five years. "The sheer demands of the job burn 
people out," Bishop says. "Or they leave when there's been a shock to the 
system - a new baby comes along、or they want to devote time to a 
relationship."

  Most firms deny an attempt to wash out the less committed. "Sure、
there's a natural selection process," says Melanie Karbe、a partner at the 
consulting firm Booz Allen Hamilton in San Francisco. "But I don't think it's 
a Darwinistic approach to see who survives. People will understand whether 
they really enjoy this and want to do this." 

  Some organizations are taking steps to keep workers. Now、Karbe says、
managers are evaluated based partially on their ability to create work-life 
balance on their teams. "You cannot burn teams," Karbe says. 

How to Work Extremely Well :

1. Think of things you like to do outside of work. Pick one.
  Irene Tse of Goldman Sachs is a concert pianist who takes classes twice a 
week at Juilliard and will perform with an orchestra in London this summer. 
"For my first five years、all I did was work," she says. "All of a sudden、this 
person who used to be able to talk about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couldn't 
converse about anything but the market. I thought、If I don't do something 
about this、I won't be able to do it anymore. 

2. Nurture your relationships.
  MTV's David Clark doesn't play golf or tennis or poker. He and his wife、
he says、have become highly disciplined about spending time together 
when he's home. "I don't think it's possible to survive in these jobs unless 
you really simplify things," he says、"especially if you try to pull off the 
hat trick of having a family." 

3. Make time for friends.
  "You have to work very hard at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says Avery 
Baker、a Tommy Hilfiger exec. "Your friends have to be quite patient and 
understanding with the idea that you're not around. And when you are、
even if you don't feel like it、you need to make the effort. Otherwise、you 
won't have anybody to welcome you home." 

4. Build little rewards into your daily life.
  When she's in New York、Booz Allen's Melanie Karbe treats herself to 
dinner with a friend at a favorite restaurant or stops by a shop she likes. 
When she can、she goes for a run. "If I'm in San Diego and I can go 
running on the beach、you know what? Life is not that bad."

wenst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